中國紅星宣紙掃一掃 關注我們
山東自古以來是傳統書畫的創作和收藏大省。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傳統文化的流失,使用正宗宣紙的書畫家已經越來越少。真正的宣紙,壽命長達千年,而假冒宣紙之名的書畫紙,壽命僅有30至50年。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用一張上好的宣紙創作的書畫作品,才能夠稱得上是恒久,也才能真正得以傳世。
逐漸消失的宣紙
提起書畫收藏,行內素來有“得北京者得天下,得山東者得北京”,山東自古是傳統書畫創作和收藏的大省、強省。
而對于大多數老一輩的書畫家來說,宣紙是創作必不可少的東西。“正宗的宣紙創作出來的作品,保存時間長,而且創作在上面的墨跡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越發的有光澤。”王老先生(化名)是省城一位著名的書畫名家,每年幾乎都要托朋友去安徽涇縣購買大量的宣紙:“一年下來,光是購買宣紙的錢,就得花個十多萬。”
從濟南出發,乘坐火車抵達安徽合肥,再從合肥轉車前往宣城市,然后再轉車去涇縣,這一趟行程雖然算不上麻煩,但是對于如今喜歡省時省力的年輕人來說,確實有些麻煩。
老王的兒子也曾給父親去買過幾次宣紙,他有時候覺得很是不滿:“宣紙到處都有,干嘛非要去原產地?這都什么時代了,濟南的文房四寶店里哪家買不到宣紙啊?”對于兒子的不滿,老王則無奈的搖搖頭,苦笑道:“他(指兒子)不學畫,根本不知道宣紙的特點。如今在濟南的市面上,想買一刀正宗的宣紙不容易。”老王曾經花高價在濟南文化市場的某家所謂的正宗宣紙店買過幾刀宣紙,回到家鋪好了開始在上面創作,一下筆老王就覺得不對:“感覺很澀,沒有那種線條的流暢感。”后來發現那根本不是什么宣紙,就是普通的書畫紙。”
據了解,如今在市面上,正宗的宣紙可謂越來越少,而且價格也越來越高。曾有相關部門統計調查發現,從2000年起,中國書畫市場上對于宣紙的需求量就在不斷上漲,截至去年年底,每年我國書畫市場對于宣紙的市場需求量在1800噸以上,而宣紙原產地安徽涇縣每年的宣紙產量則在800噸左右,其中中國宣紙集團的紅星牌宣紙占了640噸。“市場的缺口太大,所以宣紙造假的情況比較多,而且很多人以書畫紙來替代宣紙。”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濟南市場上目前正宗的宣紙,真的不多。”
傳世佳作須用傳世好紙
那么,什么才叫正宗的宣紙呢?
據了解,一張宣紙從原料到成紙,需108道工序,歷時兩年多時間,如今只有制漿等少數環節可以機械化代替,其余90%以上程序需人工完成。
正因為其制作工藝復雜,國家質檢總局曾經專門針對宣紙頒布了一部《宣紙國家標準》規定,其中對于正宗的宣紙做了如下定義:“宣紙為產自安徽涇縣、采用涇縣及周邊地區的青檀皮與高稈沙田稻草(不摻雜其他原材料)及涇縣獨有山泉水,按照傳統工藝產出的藝術用紙”,而根據這個標準,凡是與此不符的紙,業界皆稱之為“書畫紙”。
據涇縣一位常年從事宣紙制作的業內人士表示,在宣紙漫長的生產營銷過程中,曾出現過紅星、汪六吉、紅旗等老字號品牌,而自改革開放至今,紅星宣紙則逐漸的獨霸天下,占據了宣紙市場的主要份額。而隨著紅星宣紙的名揚天下,中國宣紙集團也就此成立。“目前來看,全國一級直供店只有幾家,比如說朵云軒、榮寶齋等老字號,二級直供店的數量也不算多,全國只有六七家。”魯商傳媒集團澄心堂總經理傅鳳偉對記者表示—澄心堂剛剛與中國宣紙集團簽訂協議,成為了山東區域唯一一家二級直供店。“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宣紙,讓更多希望留下傳世作品的書畫家使用上真正的好宣紙。”
事實上,關于書畫紙充斥市場的問題,不少業內人士都很是擔憂,北京一得閣董事長孟繁韶在接受記者訪問時也曾表示:“現在市面上的100張紙中,不到20張是宣紙,其余80張只是書畫紙。”而書畫紙也存在著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壽命較短。清華大學曾針對市面上的書畫紙和宣紙做過一個拉力試驗,結果報告顯示,市面上的書畫紙,其壽命大多在30-50年左右,而宣紙的壽命則在500年到1000年左右。
一位日本學者也曾“斷言”—中國100年后將沒有傳世作品,其原因就是書畫紙大量充斥市場,加之很多書畫家尤其是中青年書畫家對書畫創作的材料學研究不夠,導致作品很難長期保存。這位日本學者的斷言雖然有些偏激,但并非危言聳聽。“也就是說,很多創作于書畫紙上的作品,可能保存個三五十年,就會出現紙面的破損,作品的掉色。這樣的作品,即使再經典,也很難傳世。作品不能傳世,我們的民族文化如何傳承?”傅鳳偉憂慮重重地表示。
也正因為如此,魯商澄心堂才花了大量的精力,最終與中國宣紙集團簽訂協議,成為了紅星宣紙山東區域二級直供店,而為了能夠讓更多的書畫家用上正宗的宣紙,魯商集團、銀座美術館、魯商澄心堂聯合在中國宣紙集團特制了一批優質紅星宣紙。傅鳳偉表示:“澄心堂希望藉此可以讓更多的書畫家能夠用上真正意義上的宣紙,創作出真正可以傳世的佳作,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為我省書畫藝術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商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