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桃花塢
本報蘇州1月31日電(記者蘇雁)過年貼年畫是我國一種傳統(tǒng)民俗,表達了人們新年祈福的美好愿望。***地方特色的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曾遍布蘇州城,如今卻在蘇州市場和居民房門上難得看見,這一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難道今天已成為博物館里的擺設?帶著關(guān)切和疑問,記者走進了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博物館。
推開年畫工作室虛掩的門,只見墻上掛滿了桃花塢木刻年畫作品,在最里間,一個眉清目秀的年輕女孩低著頭,正全神貫注地在宣紙上作畫。另一側(cè),一位男孩正專注于印制年畫,一張張、一遍遍地著色,工序嚴格、細致入微。而在身旁指點的,則是他們的師傅王祖德。
這兩位年輕人分別是喬蘭蓉和孫一波,桃花塢木刻年畫博物館里的80后新傳人。見有人進來,喬蘭蓉放下手中的畫筆,起身招呼。墻上的一幅作品線條流暢,引起了記者注意,喬蘭蓉說,這是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早期經(jīng)典作品“雍正版”《麻姑獻壽》,是她花1年時間在師傅的指點下復制完成的,曾獲2007年全國首屆木刻年畫聯(lián)展金獎。
蘇州版畫院院長凌君武介紹,明末清初是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最繁盛的時期。當時,蘇州楓橋、山塘街、虎丘和閶門內(nèi)桃花塢至報恩寺塔一帶,大小年畫鋪俯拾皆是,僅桃花塢大街上就有近百家年畫鋪,年產(chǎn)量多達百萬張,銷往全國各地,甚至遠渡重洋,還影響了日本的浮世繪。“桃花塢木版年畫”因此得名,并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并稱“南桃北柳”。
為了更好傳承、保護這一傳統(tǒng)技藝,2001年蘇州市委、市政府將桃花塢木刻年畫社整體并入蘇州工藝美術(shù)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通過學院的專業(yè)優(yōu)勢,從二年級學生中招收學員,舉辦研修班,并返聘桃花塢木刻年畫國家級傳承人房志達、省級傳承人葉寶芬等老藝人到校授課,培養(yǎng)傳人。研修班至今已舉辦了5期,培養(yǎng)了20位新一代傳人。
喬蘭蓉就是研修班的第二屆學生。她告訴記者,“學院的研修班每屆有四五個人,共由3位分別精通繪、刻、印的老藝人,采取師傅幫帶徒弟的方式,傳授技藝。”
王祖德是桃花塢木刻年畫的省級傳承人,他認為,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桃花塢木刻年畫由原來的實用品變?yōu)榱爽F(xiàn)在觀賞的工藝品,仍有生存的土壤。“要想傳承,先要留住技藝的種子。種子入了土壤,遲早有一天會生根發(fā)芽。”
14歲起就在山塘街上年畫坊里當學徒的房志達,已近80歲高齡,他以傳承桃花塢木刻年畫技藝作為畢生追求,2007年以來,在博物館下面籌辦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進行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他動情地對記者說,他有個心愿,就是在他有生之年,能看到桃花塢木刻年畫有真正的“歸宿”,像從前一樣,進入千家萬戶。